本報訊 4月3日下午,企管辦組織相關部門召開生産績效考核工作會議。
生産績效考核在公司推行多年,方案曆經多輪修改,但效果始終未盡如人意。為了充分調動公司員工的工作積極性,激發員工工作熱情,提升工作業績,增強公司競争力,保證公司生産目标的順利達成,同時,也為進一步貫徹公司提出的“落實部門管理主體責任”的會議精神,公司經過慎重考慮,決定重啟注塑車間的績效考核工作,在總結前期工作經驗教訓的基礎上,通過優化、歸類、跟蹤、複核、抽查,逐步推進和完善注塑車間的績效考核工作。
此次會議旨在總結前期績效考核工作的經驗教訓,找出問題點,讓每個參與考核的部門以及考核人、被考核崗位清楚考核工作的規範性、重要性和嚴肅性。
會議分析公司曆年關于生産績效考核推行難、執行難、效果差的原因主要有:
一、考核指标設置沒有錯,基本上涵蓋了被考核對象(崗位)的全部職責内容,但實際考核時由于涉及考核部門太多,給實際操作增加了很大的難度,甚至根本無法操作。會議認為在實際考核時應重新考慮加強主管在部門管理過程中的“主體責任意識”,以部門主管為主考核人,将更有利于部門管理和考核工作的進行。
二、沒有對考核人就考核指标進行培訓學習,由于前期的指标都是分散的,一個考核人可能會涉及好幾個被考核人的考核指标,也不便于學習,以至于考核人和被考核人對指标可能都不是很了解,被考核人不清楚自己日常工作中哪些可以做,哪些不可以做。考核人可能也不清楚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關注點是哪些,月底考核打分時就存在諸多困難,難免存在很大随意性,拍腦袋和印象分就在所難免。
三、有輸入沒有輸出。績效考核指标裡有一些是可以量化的,但很多是不可量化的,可以量化的指标我們可以通過數據去分析,分析結果可直接導出績效考評分,但那些不能量化的指标,由于沒有輸出,考評時就缺乏了一個重要的輸出文件,即使有了結果(考評分),但也缺乏科學性,不可驗證,難以檢視,也有悖考評的公平和公正。
此次會議針對上述三個問題逐一進行了改善和加強,對考核表單進行了重新設計,強調了部門主管在部門管理中的主體責任地位,将部門主管作為部門績效考核的唯一考評人,增加了考評的可操作性,同時補充了一個重要的輸出文件,做為不可量化指标考評的一個重要依據,從而保證了績效考評工作從輸入到輸出的一個信息流的完整,也确保了公司績效考核結果的可驗證,可檢視,從而保證績效考核工作的公平和公正。
會議對績效考核頻次進行了規定,也對考評結果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進行了評估,會議認為任何一項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,可以邊實施邊完善,隻要方向沒錯。會議同時強調,績效考核不是隻針對某個區域的組長,而是考核整個區域,因此,各生産區域應團隊作戰,形成合力,共同把班組工作做好,在提升産量和質量的同時,加強基層班組建設和現場管理。
會議認為,生産績效考核工作非常重要,公司投入了很多人力和時間,牽涉到很多部門,做好生産績效考核工作,是相關部門對生産系統工作的有力監督和支持,也是幫助生産系統改善和提升生産管理水平。生産系統的各級領導也應承擔起“管理主體責任”,同時加強和其他部門的溝通與協作,确保公司運營管理“一盤棋”。
培訓會議最後強調,績效管理的終極目标是什麼?是績效改善。
隻有實現績效改善,激勵才有保障,考核才有意義,檢視才有結果,團隊才有價值。
掃描關注微信